五五世纪-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五五世纪

海南守护生态底线 ,“两山”转化 的路径探索******

  这是在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拍摄的昌化江(无人机照片) 。新华网发

  1月 的海南 ,处处绿水青山。

  海南 的绿水青山何以“金山银山” ?

  近年来 ,海南立足得天独厚 的自然地理条件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因地制宜,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积极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让百姓在“两山”转化实践中受益 。

  小小茶叶 变成致富法宝

  薄雾轻拢山间,民谣萦绕云天,郁郁葱葱的茶树冒出绿芽 ,黎族阿姐们在茶树间穿行 ,手指在茶尖跳跃,一片片嫩绿的茶芽落入茶篓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画面清新和谐 。

  这 是海南五指山市的毛纳村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网发

  “去年上半年 ,我家依靠卖茶收入4万元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村民王菊茹说 ,种茶卖茶不光让她能供养4个孩子读书 ,生意还做到了外地 ,不少游客线上与其订购茶叶。

  走进毛纳村,清澈的水流穿村而过,清凉的山风吹拂着水面,水车正悠悠转动 ,放眼望去一片青绿 。优美 的景色 、新鲜的空气 、清香 的红茶吸引着各地的游客纷沓而至。

  “村子里游客多了,一天忙活下来 ,我能挣到上百元。”水满乡毛纳村村民王叶侦正坐在凉亭里织着黎锦,身旁摆放着手工茶叶和黎锦服饰,吸引着游客驻足购买 。

  水满乡毛纳村小组组长王国刚介绍 ,毛纳村共33户128人,过去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如今村里茶叶产业逐步发展 ,建成570亩 的茶园,吸引了大量村民留村就业 ,超80%的农户种植茶树 。去年“五一”假期,全村共计接待游客近3000人次,获得旅游收入超10万元。

  围绕茶叶,五指山市将继续做大品牌影响力,用好五指山红茶 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发挥品牌效应 ,将五指山红茶“走出去”,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助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让茶叶变成农民的“金叶子”。

  这是海南五指山市的毛纳村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网发

  菌俏菇靓 一片土地多种收入

  走进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一缕缕阳光穿过橡胶叶 ,洒向林下的菌菇大棚。大棚中 ,工人正细心地检查、照顾着红托竹荪 、虎奶菇等菌菇作物。

  “多打这样一份零工,家里经济更宽裕了,每天可以多炒一道菜 。”女工符丽梅正在挥舞着锄头,刨出一条条半米宽 的畦床,并将虎奶菇菌苗整齐地摆成两排。

  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让每一片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青松乡基本建成1000亩菌菇种植园 ,预计全年能提供临时岗位1万余人次 ,助农实现稳定增收 。

  “我们以‘企业+村集体’合作 的形式 ,利用流转来的橡胶林地套种猪肚菌 、虎奶菇、红托竹荪等菌菇 ,去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69万元。”青松乡负责人说 。其中 ,“橡胶+红托竹荪”产业经济效益最为显著 。红托竹荪亩产达1500斤,按照平均价60元/斤 ,每亩可增加产值9万元 。

  近年来,白沙大力推广林下种植、林下养殖 的生产方式,创新天然橡胶“宽行窄株”种植模式,将土地利用率提升150%,探索出橡胶“+红托竹荪”“+凤梨”的林下种植和橡胶“+五脚猪”“+山羊”“+蜜蜂”的林下养殖双模式 ,从林下蹚出一条致富新路 ,推动立体经济发展。

  依托建设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的契机,白沙积极打造“两山银行”,通过搭建运营平台 ,探索建立生态资源 的“调查评估—收储流转—提升开发—风险监管”转化机制,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探索“两山”转化实践路径、推动生态价值转换 的有效途径 。

  宜居宜业宜游 荒山变金山

  作为海南典型的资源型市县 ,被誉为“海南聚宝盆”的昌江黎族自治县以高品位的“亚洲第一露天富铁矿”——石碌铁矿而闻名 。经过多年 的开采,石碌铁矿 的露天铁矿趋于枯竭,裸露的山体就像一块块“伤疤”。

  在海南省委、省政府 的积极推动下 ,昌江通过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废弃资源利用+产业融合” 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 ,曾经大片裸露的土地和漫天灰尘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 是漫山遍野绿意盎然。石碌铁矿被重新赋予了矿山公园和矿山特色小镇 的新使命。

  “以前矿山开采 的时候 ,噪音、炮声 、大卡车声较大 ,灰尘也比较多。现在就不一样了,空气比较新鲜,环境变好了,身体也健康了 。” 叉河镇叉河村村民豹爱萍说道 。

  海南石碌铁矿国家矿山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 ,通过创新矿山生态治理模式达到三方共赢 的局面,未来 的30年 ,这片区域都会有企业来管护,不会出现治理完就荒废 的局面,生活在这里 的老百姓可以长期享用这片绿水青山 的福利。

  王下乡“黎花里”。新华网发

  王下乡是昌江向“绿色转型”的典范 。王下乡位于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腹地 ,曾 是昌江最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 ,有“海南小西藏”之称。如今,绿水青山环抱下淳朴黎乡风情,正吸引着越来越多 的游客来到王下乡打卡 。

  初入王下乡,一栋栋修饰一新的船型屋民宿映入眼帘,向外望去 ,眼前 是绿油油的稻田,远处是巍巍群山,看着家家户户 的民房外墙上生动 的彩绘,仿若身处流动的黎族文化博物馆。

  “短短几年时间里 ,村子从破败不堪逐渐蜕变成如今 的美景 ,每天还能看到各地来的游客 ,这在以前 是想都不敢想 的。”村民韩小春搬进了政府帮忙修建的新房,在家门口 的民宿工作 ,每月能拿到3300元工资 。

  近年来 ,王下乡依托得天独厚 的生态环境资源和黎族特色文化优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实现路径 ,推动全乡“拔穷根”“摘穷帽” 。全乡已开设农家乐9家、民宿8家。2020年至2022年9月,王下乡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直接拉动旅游收入破千万元 。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比2016年同比增长262%。

  霸王岭深处 的王下乡吃上了旅游饭 ,得益于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和生态环保的理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自贸港着力打造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绿水青山是心之所向,乡村振兴是民之所望 。生态兴则文明兴 ,文明兴则促乡村兴。海南“两山”转化 的实践还在路上,这条路也将是人民通往幸福 的道路。(李笑涵 张铭琪 董鑫悦)

气凝胶:能改变世界的多功能材料******

  展览会上展出的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新型材料气凝胶服装

中新社 任海霞摄

  【走近超材料①】

  编者按超材料具有常规材料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 ,是国际上重点关注 的战略前沿领域。我国也高度重视超材料技术 的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材料重大专项等都对超材料研究予以立项支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对超材料产生兴趣 ,使超材料的设计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天地 。据此,本版推出“走近超材料”系列报道 ,展示超材料技术创新发展与产业化应用情况 。

  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 、高空隙率等特殊的微观结构特点 ,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低、耐高温 、使用温度范围广、寿命长 。近年来,中国 、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的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气凝胶制备工艺,开发出生物质基气凝胶等多种新型气凝胶 。

  气凝胶 是一种超材料,它非常轻 ,即使把一块气凝胶放在花蕊上也不会将其压弯 。目前 ,各种各样的气凝胶被开发出来 ,它们或柔软或坚硬,或导电或绝缘 ,应用领域广泛。1月10日,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表示,河南省新乡蒸汽管网项目全面通过验收 。蒸汽管网对防腐、保温要求极高,其管道选用了高温离心玻璃棉及纳米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项目技术负责人汪惺说 ,纳米气凝胶隔热效果 是传统隔热材料 的2—5倍 ,可极大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

  作为目前已知导热系数最低、密度最小 的固体材料 ,气凝胶可谓是材料领域 的“隔热王者”,并已在航天 、石化等领域应用。比如“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与火星车表面、“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动机高温燃气系统隔热、嫦娥四号探测器热电池防护等都应用了气凝胶。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 ,随着技术 的不断创新,气凝胶的应用场景也在进一步扩大 。

  具有耐高温 、高弹性 、强吸附等特性

  气凝胶是一种纳米级 的多孔固态新型材料,所有孔的体积合起来占整个气凝胶体积 的绝大多数 ,甚至可以达到99%以上,具有高比表面积 、高空隙率、纳米级孔洞 、低密度等特殊的微观结构特点,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低 、耐高温 、高弹性 、强吸附 、防水效果好 、使用温度范围广 、寿命长 。

  “可以把气凝胶理解成多孔海绵的一个纳米版 。”气凝胶领域技术专家王贝尔说,其孔径在20纳米至50纳米之间 。而空气分子大小约为70纳米,大于气凝胶孔隙的直径,因此空气在气凝胶上流动效率极低 ,加上气凝胶本身比热容很高 ,热辐射传递能降到最低 ,因而具有很好 的隔热性能。

  气凝胶主要分为无机气凝胶、有机气凝胶和有机—无机杂化气凝胶三类。其中 ,无机气凝胶 是以无机物为主体 ,包括单质气凝胶 、氧化物气凝胶和硫化物气凝胶等。有机气凝胶则 是以有机物为主体,主要包括酚醛气凝胶、纤维素气凝胶、聚酰亚胺气凝胶 、壳聚糖气凝胶以及壳聚糖—纤维素气凝胶等 。有机—无机杂化气凝胶可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各自优势 ,实现气凝胶特殊 的功能化。

  《科学》杂志2021年将气凝胶列为十大热门科学技术之一 ,并称其为“可以改变世界的多功能新材料”。王贝尔说,气凝胶 是《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十大新材料中,唯一一个已大规模落地于实际商业场景 的材料。

  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两步 ,即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备凝胶,再利用一定 的干燥方法将凝胶内 的液态物质替换为气态 ,从而制得气凝胶。

  有数据显示,在气凝胶行业的成本结构中 ,制造成本约占45%。苏州锦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郑松说,降低气凝胶成本是行业正在努力 的一个方向 ,目前主要路径之一 是自动化产线 的落地 ,而成本降低将会打开更多的应用场景 。

  生物质基气凝胶成研究热点

  据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评估,以350摄氏度蒸汽管道 的保温应用为例 ,相比于传统保温材料,气凝胶的保温层厚度可减少2/3,节约能耗40%以上 ,每公里管道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吨。

  数据显示 ,2021年油气领域对气凝胶 的需求占总需求量 的56% ,另有18%用于工业隔热 、9%用于建筑建造 、8%用于交通运输。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在《2022气凝胶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芯模组中采用气凝胶阻燃材料,可将电池包高温耐受能力提高至800摄氏度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的发展,气凝胶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应用场景广泛,需求量有望持续提升 。

  气凝胶发展迅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分析员李维科说 ,近年来,中国 、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气凝胶制备工艺 ,开发出生物质基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 、聚合物气凝胶等多种新型气凝胶。值得一提 的 是 ,生物质原料来源广泛 、成本低廉 、碳源丰富,利用生物质原料制备环保型多孔碳纤维气凝胶 是一种经济 、可持续 的生产方式,因此目前生物质基气凝胶也成为研究 的热点 。

  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发出超弹性纤维素气凝胶,该纤维素气凝胶从室温到零下196摄氏度 ,都表现出不随温度变化 的超弹性、优异的抗疲劳性等 ,在恶劣环境中具有巨大的隔热潜力 。且制备中所使用的材料均为生物质原料 ,有望解决能源密集型技术和石化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 是传统不可再生气凝胶 的理想替代品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卢芸研究员团队以木材为基质,将无机、有机气凝胶与木材骨架基体复合 ,首创了第三代木质纤维素气凝胶 。通过对木材及生物质废弃物纤维素 的调控 ,将纤维素比表面积提高了7个数量级,对油污吸附能力高达自身质量 的75—300倍 ,体积用量缩减50%—75% ,可降解、可再生 。

  气凝胶发展驶入“快车道”

  气凝胶的发展得到国家政策 的持续支持。2014年和2015年 ,国家发改委连续两年将气凝胶列入《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开始对气凝胶进行初步推广应用 ;2018年6月气凝胶被列入建材新兴产业;同年9月,第一个气凝胶方面的国家标准《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发布 ;2020年 ,《气凝胶保温隔热涂料系统技术标准》启用;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的意见》提出 ,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随着气凝胶应用技术不断成熟 ,气凝胶发展进入“快车道”。不过,李维科说 ,目前气凝胶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气凝胶在高温条件下热导率增长较快 ,与纤维等增强基体材料 的黏结性较差 ;生产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有机溶剂 ,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气凝胶难以回收利用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

  此外,气凝胶生产成本高昂 ,产品价格昂贵 。《2022气凝胶行业研究报告》指出 ,气凝胶的生产成本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硅源、设备折旧及能耗方面。有效降低成本既依赖于制备工艺的突破,也需要通过低成本原材料 的大规模产业化来实现。

  气凝胶 是罕见 的可以同时满足防火、防水、隔热、隔音等多种需求 的材料 。李维科说 ,气凝胶 的发展和应用仍然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开发纤维素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 、钙钛矿结构气凝胶 、非金属单质气凝胶等新型气凝胶上 。(记者 李 禾)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