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购彩大厅~welcome_大发购彩大厅~welcome
大发购彩大厅~welcome2024-07-15

港澳政协委员抵沪履职 聚焦经济“复苏”共同发展******

  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记者 范宇斌)“新 的一年新的开始,我第一站就是到内地 ,到上海参会履职 。”上海市政协委员 、新龙基投资集团总裁李可庄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再次从香港回到上海 ,让他感到有点兴奋 。

  1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开幕 。香港、澳门与内地8日恢复首阶段免检疫“通关”后,不少在港澳地区工作生活 的上海市政协委员在获悉政策调整后 ,第一时间抵沪赴会 。

  “今年终于有机会来到上海 ,与其他政协委员面对面进行履职交流。”上海市政协常委 、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澳门联生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志远告诉中新网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他只能“云履职” 。“今年我重点关注‘通关’以后 ,如何促进沪澳交流 ,尤其 是推进两地金融、科技、旅游、文化等领域 的交流合作。”

  “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我将和在澳门 的政协委员一起发挥联通国际 的优势以及各自专业所长,助力沪澳经济社会发展 。”马志远表示 ,今年他将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尽己所能,搭建澳门与内地的交流渠道。

  来自香港的李可庄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在他2023年 的行程计划表上 ,上海 是至关重要的一站。他表示 ,“三年后再次抵达上海,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上海从疫情中恢复的蓬勃朝气 ,以及上海人的冲劲、拼劲 、干劲都没变,大家的精神面貌和心态都很好,这让我对上海发展更有信心了 。”

  李可庄说,今年他更关注上海未来经济发展 的突破点、增长点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借助这次参会履职 的机会,我将开展更多 的实地探访 、考察调研,了解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问题,助力上海经济社会活力进一步释放 。”

  今年,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又多了一些“新面孔” ,他们怀揣更大的期盼 ,和“老委员”一道站在新起点 ,积极建言献策 。

  上海市政协委员 、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徐志道特别关注沪港两地金融合作 。他告诉中新网记者 ,香港 、上海都是金融中心,两地各有优势,应该发挥出“1+1>2”的效果。“上海是科创中心,香港 是创科中心,香港在与国际接轨、科技与政策结合等方面经验或将助力上海发展 。”

  “作为一名‘新委员’ ,我希望提出有分量、接地气 的提案 。”徐志道说 ,“疫情也给了我们一个反思 的机会 ,在经济上如何去融合。沪港合作在恢复‘通关’后,两地银行之间 的交流合作将更为紧密 ,在金融政策、自由基金 的互联互通以及银行系统互通上,可以更进一步展开合作 ,从而让两地居民在自由流动上更便利,也有利于作出适合 的投资安排 。”

  上海市政协委员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也 是一名“新委员” ,“首次参加上海市两会,我感受到上海对科技创新 的重视 ,而我更多关注人才、核心技术 、创新链上下游协作和协同发展等方面议题 。”徐立告诉中新网记者,“当前 ,内外部环境面临诸多考验,更要积极推动双向交流 ,一方面把人才送出去,接轨最前沿的科技发展 ,另一方面要‘筑巢引凤’把人才引进来。只有长期保持人才的双向流动 ,才能在未来竞争中成为人才高地。”

  对此 ,在沪港两地人才交流 、基础科研交流方面,徐立认为,“两地各有所长 ,香港高校科研资源非常 ,新兴专业顶尖人才荟萃 ,而上海既有人才 ,又有大市场 ,增进双向流动显得非常重要,要促进沪港两地人才平台交流和人才交流。同时也要产教联动 、合作培养更多青年人才 。”

  带着思考与期盼 ,来自港澳地区 的上海市政协委员们将在履职过程中 ,建真言 、谋良策,为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共同发展搭建更多沟通桥梁、凝聚更多发展共识 。(完)

大发购彩大厅~welcome

东西问丨旅比科学家宋志伟 :为何越是在当下 ,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

  中新社布鲁塞尔1月31日电 题:旅比科学家宋志伟 :为何越是在当下 ,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以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手”形容宋志伟并不为过 。作为计算机专家 ,宋志伟旅居比利时已有37载,现任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合伙人,统领IBM在荷兰、比利时 、卢森堡三国的软件测试业务,是这家跨国巨头在欧洲地区为数不多的华人总监 。

  繁忙工作之余 ,宋志伟致力于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2022年11月,在宋志伟 的组织下,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欧洲专场活动,来自17个国家 的150余名专家学者 、青年科学家代表等齐聚一堂 ,分享在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 的前沿进展,激励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

  自201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发起 ,这是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首度“登陆”欧洲 。宋志伟坦言,此次欧洲专场活动无论是会议规模还 是嘉宾规格都超出预期,活动发出的《联合行动倡议》亦得到积极响应 ,会场涌动 的“热情”让他感到“越 是在当下,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

  近日 ,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宋志伟,探讨相关话题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欧洲专场活动不仅成功举办 ,而且超出预期 ,背后 的原因 是什么 ?

  宋志伟:这说明人们都关心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认为这 是好事。比如这次活动共得到22家欧洲本地科研院所的支持 ,包括欧洲研究和创新中心、欧盟科研人员服务中心等顶尖院所 ,参与院所的数量比预想多。

  在专题报告环节 ,包括3名院士在内 的15位专家学者担任演讲嘉宾。这3名院士都 是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会后的反馈非常好 。

  为了鼓励对话、行动和改革 ,活动发出《联合行动倡议》并得到积极响应,一些代表提议来年可以把会场放到他们 的国家,还有代表希望加大参与力度,这表明大家对活动是认可 的。

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举办。王刚 摄

  中新社记者:您多年致力于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为什么这次把目光转向青年科学家 ?

  宋志伟 :从科学 的角度来说,青年科学家可能更着眼于基础科学,着眼于青年之间 的合作,表面上看不太会涉及类似5G、量子计算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但他们更开放 ,更有活力,代表着“科学 的未来” 。

  另一方面 ,科学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们那个年代,科学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科学家 的成长大多“按部就班”,如今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位年轻人都有可能做出大事 ,只要有好的想法 ,能把自己的东西付诸实践,就可以走进市场。

  所以,这次欧洲专场活动希望搭建一个平台 ,帮助青年科学家获得更多人力 、财力等资源创新创业 ;这些创新不一定局限于基础科学领域 ,如果在应用科学领域实现创新,不仅可以造福于现实生活 ,也会推动现代科学发展。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宣言》在浙江温州发布 。钱晨菲 摄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越 是在当下 ,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宋志伟 :我想援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论有什么分歧 ,谁也不能把谁“逐出地球”。对青年科学家而言,这些年轻人在会场上相识,总有一天这些国际交流的经历会融入成长历程,让他们看待世界 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从而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前推进。

  反之,如果想“画地为牢”,人为割裂,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不允许 。以我供职 的IBM为例,过去是按市场需求划分组织架构 ,比如分成金融 、通信、政府采购、工业制造等部门,但现在无论 是金融还 是通信,都要用到“云技术”,互相关联 ,由统一 的“云平台”主导。

  从这个意义上说 ,必须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现在科技创新可能来自世界各个角落 ,如果交流渠道多,覆盖范围广,竞争力会变得更强;只想把自己限定在某一领域或特定地理空间 ,已经不可能了 。

工作人员在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机房进行设备运行巡查 。李科 摄

  中新社记者:如何克服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的困难和阻力?

  宋志伟 :国际环境带来 的阻力一直都有,只不过当下显得比较突出 。我曾告诉团队 ,重要 的 是“找准定位” ,如果出发点 是想让“地球村”变得更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福祉服务 ,就会很有底气 ,这样的国际交流合作永远都不会错。

  与海外人才交往 ,需要以诚相待。在征集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时,作为专业人士 ,我会跟踪项目在中国落地情况 ,不会中途撒手不管,也不会刻意隐藏什么东西 ,只有遵照专业、透明原则 ,才能彼此建立互信 。

  另外 ,要有开放心态。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 ,很多时候即使不是学术交流,哪怕 是朋友间 的交流 ,对科研创新都有帮助,所以一定要“往外走” ,跳出“舒适区”,不同观点和不同文化背景互相接触可能发生碰撞 ,但也会让科学家受益匪浅。(完)

  受访者简介 :

  宋志伟,旅比计算机专家 ;1986年赴比利时留学 ,1997年加盟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现任IBM合伙人;2016年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欧洲海智创新创业基地主任;去年11月 ,组织举办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欧洲专场活动。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购彩大厅~welcome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