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三平台 - 快三平台
快三平台2023-11-15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圆桌对话】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为了深入理解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内涵 、国内大循环中供给和需求 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循环 的质量和水平、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的侧重点等问题 ,本版特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 ,以飨读者。

  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蔡昉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刘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赖德胜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陈恒

  1.推进国内大循环 的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主持人:自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我国在推进国内大循环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 ,目前看各项政策实施效果如何,国内大循环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蔡昉 :总体来看进展良好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处在合理区间 。虽然近几年面临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 、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外部环境动荡不安 ,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影响,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 、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进国内经济循环 的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如果把估算 的GDP潜在增长率与同时期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我国 的实际增长率 是基本符合潜在增长率 的。不仅如此 ,同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潜在增长率衡量的 是供给侧 的增长能力,能否得以实现还需要社会总需求予以支撑。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增长减弱的大背景下,我国能够长期保持合理 的增长速度,得益于投资和消费内需的持续增长 ,二者成为总需求的重要拉动力 。其次,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观察基尼系数 、城乡收入比等反映收入差距 的指标可以看出 ,2010年之后这些均呈现下降趋势 ,近两年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 的水平 ,表明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正在持续改善。

  赖德胜:党 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拉动 ,国内循环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显著上升。近两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国内大循环 的渠道日益畅通,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日益增强。这些举措主要包括:加大了市场化改革的力度 ,继2020年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后 ,2022年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的意见》,强化了市场基础制度的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 ,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国内市场 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持续增强 ,内需作为经济增长 的基础性、决定性力量持续增强 。

  刘伟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 ,着力扩大内需 、优化供给 、畅通循环,在多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国内循环的基础有了明显改善 。首先 是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升,社会分配状况得到改善,为扩大消费打下基础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社会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善 ,城乡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通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有力改善了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和乡村发展潜力。这些都有助于释放14亿多人口 的巨大消费潜力,为继续扩大内需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为企业创新创业、扩大投资提供良好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等改革 ,并将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也有助于未来提供更高质量 的供给 。据世界银行发布 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 ,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继2018年大幅提升32位后,2019年又跃升15位 ,升至全球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最后是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高质量供给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跃进,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 ,在数字经济 、5G通信、载人航天、新能源、高速铁路和新一代核电技术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领域已居于世界前列。在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 的全球创新指数当中,我国已跃升至第12位 。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已居世界第2位,科技类人力资源总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为世界第一 。

  2.进一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主持人:应当从哪些维度来理解国内大循环 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赖德胜 :所谓内生动力 , 是指驱动国内大循环 的根本力量,比如内需的规模及其成长性 ,它隐藏在生产 、分配 、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连接之中 。可靠性则指国内大循环的稳定性及其应对各种冲击的能力。一般来说 ,内生动力越强 ,可靠性也就越强 ,同时,可靠性增强了,也能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在某种意义上 ,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比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供给的质量,就能更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实现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 ,超大规模而且不断增长 的消费需求就会成为稳经济 的定海神针 ,从而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可靠性 ,有效应对各种外部冲击 。同理 ,如果产业链供应链有更强韧性 ,国内大循环有更高安全性,则能为增强内生动力创造更好条件。近年来我国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虽不断增强,但根基还不够稳固 ,还面临消费趋于收缩 、供给面临冲击 、市场主体预期转弱等挑战。因此 ,必须进一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使国内大循环 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刘伟 :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存在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主要发达经济体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大幅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需求存在进一步收缩 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某些国家试图通过脱钩断链等方式对我国进行极限施压,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格局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基于上述观察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需求 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有助于摆脱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提升经济行稳致远的可靠性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发展 的主动权 。

  国内大循环 的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国的市场规模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作为一种稀缺资源 ,不仅为国内循环提供需求支撑,也对外部供给具有很强吸引力 ;二 是高质量的供给能力,我国已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初步具备满足更高需求水平 的供给能力 ;三 是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完备 的制造业体系,许多产业领域在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中 的地位不可替代 ,国内循环对国际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基于这三方面优势 ,进一步畅通地区间、城乡间 的经济循环,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会让国内市场对国外 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要素和产品产生更大吸引力,从而在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同时,既能保障国内循环的可靠性 ,也能提高国际循环 的可靠性 。

  主持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

  刘伟:第一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内需 是我国经济增长 的根本支撑 , 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 。在外部需求减弱 的背景下,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能够更好满足供需均衡的要求,有利于把我国巨大 的国内市场优势、内需潜力充分释放出来,防范化解内外部风险挑战 ,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需要我们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市场主体自发性支出 的意愿 ,以高质量需求牵引高质量供给。第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优化。这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国际大循环带动能力 的迫切需要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优化,首先要确保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 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巩固我国在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迅速补齐在核心硬件 、基础软件和部分基础原材料等领域 的短板。其次是通过积极发挥我国产业配套能力强 、部分产业国际领先 的优势 ,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布局,实现更高质量对外开放 ,与世界各国建立起更加紧密 的经济联系 ,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第三,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一方面 ,要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从供给侧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另一方面 ,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一个强劲健康的经济基本面 ,这有赖于通过加强需求侧管理,切实扭转部分经济主体转弱的预期,杜绝一些主要风险点转化为系统性风险 的可能性 。

  赖德胜:首先,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 是第一资源 、创新 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 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接近60%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人 ,已积累起了巨量人力资本 ,配置好 、使用好这些人力资本,使各类人才奔涌而出 ,有助于促进创新,进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其次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通过更高质量 的供给满足人民更高水平的需求,包括进一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并提高统筹层次等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最后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经济循环 是国内大循环 的重要方面 ,也 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 的关键。必须按照党中央 的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增进农民 的发展动力、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把中国人 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蔡昉: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 ,需求因素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常态制约,所以加强需求管理也 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的重点。我认为当前应特别关注投资需求 ,从提高投资回报率入手扩大投资需求。投资回报率的提高有赖于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效率的不断提高 ,通过更加合理 、更为有效地配置资金来整体提高资本报酬率和投资回报率是扩大投资需求的根本途径。这意味着,必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疏通要素流动渠道,营造更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资金才能流向真正 的需求者,并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扩大投资需求。除了提高投资需求 ,还要从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入手,持续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

  3.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主持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要求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同时 ,还强调“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目前我国国际循环面临哪些挑战 ,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循环 的质量和水平?

  刘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循环,有效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 ,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当前,在新 的国内外形势下 ,我国经济在国际循环方面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是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两头在外、低附加值 的出口模式,以适应国际需求相对下降、国际贸易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二 是传统的以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模式需要有所改变 ,否则会导致国内环境和资源负担加重 ,企业利润率较低并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三是在进口方面需改变总量不足、结构不安全 的问题;四 是需加快从传统 的商品 、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变为规则、规制、管理 、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在此过程中 ,既要不断对标高水平国际规则 ,完善国内相应的法律法规 、实施细则以及配套性政策,以此促进全方位各领域深化改革,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 的制定完善,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达成双、多边经贸协议 ,成为新 的国际规则的供给者、制定者。

  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 的过程中 ,应避免出现以国内循环为主时动力不足 、倚重国际循环时安全性不够 的困境,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首先,新发展格局 的构建要坚持稳中求进 ,努力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 的相互协调 ,做到统筹发展与安全 。其次,抓住新科技革命 的机会 ,加快教育 、科技、人才事业的发展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切实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科技创新为纽带 ,既可增强国内循环的内生动力,也可缓解当前依赖国际循环时出现的关键科技领域被“卡脖子” 的安全问题 。最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高质量要素资源 ,形成对有关国家“脱钩断链” 的实质性约束与反制 。当前应重点加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 ,加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放宽 、优化外资市场准入 ,优化国际人才引进措施 ,充分利用好广交会、进博会 、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的吸引力 ,大力推进《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的加入进程 ,向世界展示我国经济发展 的确定性与积极预期。

  赖德胜 :提升国际循环 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国际循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为此 ,应发挥我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 的优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使制造业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特别是要稳步扩大规则 、规制 、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优化对外开放空间格局。

  蔡昉: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要求我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中实现比较优势的转换和提升 。一个方向是遵循动态比较优势的变化实现要素禀赋结构 的升级 、比较优势 的转换。通过加快创新发展逐步使我国成为更多高端产品的出口国 。随着资本稀缺程度 的下降 ,我国的比较优势将日益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 ,逐渐远离劳动密集型产品 ,最终实现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 的位置提升。另一个方向 是利用超大规模市场和超强生产能力 ,借助规模经济优势获得贸易利益。这是一种把国内大循环 、高质量发展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实现内外联动的国际循环策略。与基于要素比较优势的传统贸易模式相比,这一模式可以在中国与发达国家要素禀赋差异逐渐缩小的情况下 ,利用包括规模经济在内的其他差异继续开展国际贸易 。同时 ,中国的产业之间和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着要素禀赋和发展水平 的差异 ,恰恰对应着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发展差异,这可以成为中国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多元化贸易 的优势条件 。

  4.实现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

  主持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如何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促进二者 的有机结合?

  蔡昉 :从供给侧与需求侧相结合 的视角看,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等在内 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 的过程中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以创新驱动发展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 的需求 ,在满足更高水平消费需求 的同时拓展投资空间 ,扩大投资需求。当前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都面临不少挑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眼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获得新的发展动能 ,相关 的政策举措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 ,防止资源配置效率 的降低 ,防止制造业发生早熟型萎缩。需求侧管理则应着眼于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和进一步扩大内需,应继续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 ,继续改善分配结构,特别 是加大再分配力度 ,加快实质性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 的速度 。

  刘伟 :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能走社会总需求低层次总量扩张的路径 ,搞大水漫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会造成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浪费,而是要扩大高质量 的社会总需求。必须在稳中求进 的总基调下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完善市场秩序,培育内需体系 ,在竞争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用高质量的内需牵引出高质量 的供给 。应更加强调需求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有效防范和化解因需求收缩可能引发经济失速 的风险,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

  赖德胜: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实践要求 。为此 ,应着力促使供给侧与需求侧更加匹配 ,有效满足人民群众 的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 的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市场主体适应需求变化、引导需求发展 的能力 ,优化供给结构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 、公平竞争 、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需要强调 的 是 ,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 、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应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坚持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 的合力。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安全发展,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增强政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 的合理增长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11版)

快三平台

你的隐私,大数据怎知道?我们又该如何自我保护 ?******

  在网络上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地泄露某些碎片信息 。这些信息被大数据挖掘,就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引发信息安全问题 。面对汹涌而来 的5G时代 ,大众对自己的隐私保护感到越来越迷茫,甚至有点不知所措。那么 ,你 的隐私,大数据 是怎么知道 的呢?大家又该如何自我保护呢 ?

  1.“已知、未知”大数据都知道

  大数据时代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安徒生童话中那个“穿新衣”的皇帝。在大数据面前,你说过什么话 ,它知道 ;你做过什么事,它知道;你有什么爱好 ,它知道 ;你生过什么病,它知道;你家住哪里,它知道 ;你 的亲朋好友都有谁 ,它也知道……总之 ,你自己知道 的 ,它几乎都知道,或者说它都能够知道,至少可以说 ,它迟早会知道 !

  甚至 ,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大数据也可能知道。例如 ,它能够发现你的许多潜意识习惯 :集体照相时你喜欢站哪里呀,跨门槛时喜欢先迈左脚还 是右脚呀,你喜欢与什么样 的人打交道呀,你 的性格特点都有什么呀 ,哪位朋友与你的观点不相同呀……

  再进一步说,今后将要发生 的事情,大数据还是有可能知道。例如 ,根据你“饮食多 、运动少”等信息 ,它就能够推测出,你可能会“三高” 。当你与许多人都在独立地购买感冒药时,大数据就知道 :流感即将暴发了 !其实 ,大数据已经成功地预测了包括世界杯比赛结果、股票 的波动、物价趋势、用户行为 、交通情况等。

  当然 ,这里的“你”并非仅仅指“你个人” ,包括但不限于,你 的家庭,你 的单位 ,你的民族,甚至你的国家等。至于这些你知道 的 、不知道 的或今后才知道的隐私信息 ,将会把你塑造成什么 ,是英雄还是狗熊?这却难以预知 。

  2.数据挖掘就像“垃圾处理”

  什么是大数据 ?形象地说,所谓大数据,就是由许多千奇百怪 的数据,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例如,你在网上说的话 、发 的微信、收发 的电子邮件等 ,都 是大数据 的组成部分 。在不知道 的情况下被采集的众多信息 ,例如被马路摄像头获取的视频、手机定位系统留下 的路线图、驾车 的导航信号等被动信息,也都是大数据 的组成部分。还有,各种传感器设备自动采集 的有关温度 、湿度 、速度等万物信息,仍然是大数据的组成部分 。总之,每个人 、每种通信和控制类设备 ,无论它是软件还是硬件 ,其实都是大数据之源 。

  大数据利用了一种名叫“大数据挖掘” 的技术 ,采用诸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决策树、粗糙集、覆盖正例排斥反例 、统计分析、模糊集等方法挖掘信息。大数据挖掘 的过程,可以分为数据收集 、数据集成、数据规约 、数据清理、数据变换、挖掘分析、模式评估、知识表示等八大步骤。

  不过,这些听起来高大上 的大数据产业 ,几乎等同于垃圾处理和废品回收 。

  这并不 是在开玩笑。废品收购和垃圾收集,可算作“数据收集” ;将废品和垃圾送往集中处理场所 ,可算作“数据集成”;将废品和垃圾初步分类,可算作“数据规约”;将废品和垃圾适当清洁和整理 ,可算作“数据清理”;将破沙发拆成木、铁 、布等原料,可算作“数据变换”;认真分析如何将这些原料卖个好价钱 ,可算作“数据分析”;不断总结经验,选择并固定上下游卖家和买家,可算作“模式评估”;最后,把这些技巧整理成口诀,可算作“知识表示”。

  再看原料结构 。大数据具有异构特性,就像垃圾一样千奇百怪 。如果非要在垃圾和大数据之间找出本质差别的话 ,那就在于垃圾是有实体 的,再利用 的次数有限;而大数据 是虚拟的 ,可以反复处理 ,反复利用。例如,大数据专家能将数据(废品)中挖掘出 的旅客出行规律交给航空公司 ,将某群体 的消费习惯卖给百货商店等 。总之,大数据专家完全可以“一菜多吃”,反复利用,而且时间越久 ,价值越大 。换句话说,大数据 是很值钱的“垃圾” 。

  3.大数据挖掘永远没有尽头

  大数据挖掘 ,虽然能从正面创造价值 ,但 是也有其负面影响,即存在泄露隐私的风险 。隐私是如何被泄露 的呢?这其实很简单 ,我们先来分解一下“人肉搜索”是如何侵犯隐私的吧 !

  一大群网友,出于某种目的 ,利用自己 的一切资源渠道 ,尽可能多地收集当事人或物 的所有信息 ;然后 ,将这些信息按照自己的目的提炼成新信息,反馈到网上与别人分享。这就完成了第一次“人肉迭代” 。

  接着 ,大家又在第一次人肉迭代的基础上 ,互相取经 ,再接再厉 ,交叉重复进行信息 的收集 、加工 、整理等工作 ,于 是 ,便诞生了第二次“人肉迭代”。如此循环往复 ,经过多次不懈迭代后 ,当事人或物的画像就跃然纸上了 。如果构成“满意画像” 的素材确实已经证实 ,至少主体 是事实,“人肉搜索”就成功了。

  几乎可以断定,只要参与“人肉搜索”的网友足够多,时间足够长 ,大家的毅力足够强 ,那么任何人都可能无处遁形 。

  其实 ,所谓 的大数据挖掘,在某种意义上说 ,就 是由机器自动完成的特殊“人肉搜索”而已。只不过 ,这种搜索 的目 的 ,不再限于抹黑或颂扬某人,而是有更加广泛 的目的 ,例如 ,为商品销售者寻找最佳买家、为某类数据寻找规律 、为某些事物之间寻找关联等。总之,只要目的明确 ,那么 ,大数据挖掘就会有用武之地 。

  如果将“人肉搜索”与大数据挖掘相比 ,网友被电脑所替代;网友们收集的信息 ,被数据库中 的海量异构数据所替代;网友寻找各种人物关联的技巧 ,被相应的智能算法替代;网友们相互借鉴 、彼此启发 的做法,被各种同步运算所替代。

  各次迭代过程仍然照例进行,只不过机器 的迭代次数更多 ,速度更快,每次迭代其实就 是机器 的一次“学习”过程 。网友们 的最终“满意画像”,被暂时 的挖掘结果所替代。之所以说是暂时,那是因为对大数据挖掘来说,永远没有尽头,结果会越来越精准,智慧程度会越来越高 ,用户只需根据自己 的标准 ,随时选择满意的结果就行了 。

  当然,除了相似性外 ,“人肉搜索”与“大数据挖掘”肯定也有许多重大的区别。例如,机器不会累 ,它们收集的数据会更多、更快 ,数据 的渠道来源会更广泛。总之 ,网友 的“人肉搜索” ,最终将输给机器的“大数据挖掘” 。

  4.隐私保护与数据挖掘“危”“机”并存

  必须承认 ,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说,大数据隐私挖掘的“杀伤力” ,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数据隐私保护 的能力;换句话说,在大数据挖掘面前,当前人类有点不知所措 。这确实是一种意外 。自互联网诞生以后,在过去几十年,人们都不遗余力地将碎片信息永远留在网上。其中的每个碎片虽然都完全无害,可谁也不曾意识到 ,至少没有刻意去关注,当众多无害碎片融合起来,竟然后患无穷 !

  不过,大家也没必要过于担心 。在人类历史上,类似 的被动局面已经出现过不止一次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隐私保护与数据挖掘之间总 是像“走马灯”一样轮换 的——人类通过对隐私的“挖掘” ,获得空前好处,产生了更多需要保护的“隐私” ,于是 ,不得不再回过头来 ,认真研究如何保护这些隐私 。当隐私积累得越来越多时,“挖掘”它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于是 ,新一轮的“挖掘”又开始了 。历史地来看 ,人类在自身隐私保护方面,整体处于优势地位 ,在网络大数据挖掘之前,“隐私泄露”并不 是一个突出 的问题 。

  但是,现在人类需要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对过去遗留在网上的海量碎片信息,如何进行隐私保护呢?单靠技术 ,显然不行,甚至还会越“保护”,就越“泄露隐私” 。

  因此 ,必须多管齐下 。例如从法律上,禁止以“人肉搜索”为目 的 的大数据挖掘行为 ;从管理角度,发现恶意 的大数据搜索行为 ,对其进行必要 的监督和管控 。另外 ,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重塑“隐私”概念,毕竟“隐私”本身就 是一个与时间 、地点 、民族 、文化等有关 的约定俗成的概念 。

  对于个人 的网络行为而言 ,在大数据时代 ,应该如何保护隐私呢?或者说 ,至少不要把过多包含个人隐私 的碎片信息遗留在网上呢?答案只有两个字 :匿名!只要做好匿名工作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好隐私了 。也就是说 ,在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 ,隐私就是把“私”藏起来,个人身份可公开 ,而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则是把“私”公开(实际上 是没法不公开),而把个人身份隐藏起来,即匿名。

  (作者 :杨义先 、钮心忻 ,均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快三平台地图